高调宣布在黄岩岛附近搞事,结果却悄悄溜到自家近海。今年八月初,印度与菲律宾那场首次海上合作活动,就这么戏剧性地落幕了。
最初,印度媒体《印度斯坦时报》预告,四艘印度军舰将配合菲总统马科斯访印,要在争议海域大展拳脚,挑战中国的敏感神经。
可实际情况呢?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后来承认,活动只在“专属经济区内”进行,并且,全程都有“一些人跟踪”监视。
这虎头蛇尾的一出,究竟是中国解放军实力震慑的结果,还是印度另有他图?这场南海代理人游戏,远比表面复杂得多。
它清晰地勾勒出某些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投机嘴脸。
印度的“小算盘”
从最初的黄岩岛附近,到最终退守菲律宾近海,印度这次“首秀”展现出一种“挑而不衅”的姿态。说白了,就是想捞好处,又怕惹麻烦。
解放军南部战区随即发出警告,八月三日至四日,其海军在南海进行了例行巡航,明确表示此举是针对“域外国家搅局南海”的“联合巡航”。
这无疑给印菲的合作泼了一盆冷水。最终,印度军舰没敢靠近黄岩岛,只能乖乖在菲方所谓的“专属经济区”内活动。
新德里玩了一手“死道友不死贫道”,既对菲律宾做足了“撑腰”姿态,又巧妙避免了与解放军的直接军事摩擦。
说到底,他们只是想展示一下存在感,捞取地缘政治筹码,本质上是精打细算后的投机行为。
莫迪的“三赢”策略
莫迪政府选择此时介入南海,绝非真心为菲律宾“出头”,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三大战略目标,菲律宾只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。
首先,这是给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份“投名状”。美印贸易谈判僵持不下,莫迪急需证明印度在“遏华”方面的价值。
通过在南海制造“热度”,新德里试图向华盛顿喊话:看,我们有能力牵制中国,以此换取美国在贸易关税上的让步。
其次,这是对中国施压的筹码。自一九六二年边境冲突后,印度常在中国面临其他地缘纠纷时,试图从侧翼制造议题,进行牵制。
莫迪政府希望借南海事件,为中印边境等问题积攒筹码,寻求更多博弈空间。这是其一贯的“借力打力”外交手法。
第三,则是纯粹的商业目的。十二月十四日,印度海军“卡德马特”号护卫舰再次访问菲律宾,与菲海军举行联合演习。
印度驻菲律宾大使库马兰公然宣称,印度“全力支持”菲律宾,并致力于加强两国的军事合作。这背后,推销印度军火的商业意图显而易见。
马科斯的“冤大头”
反观菲律宾,马科斯政府在这场精心设计的“代理人游戏”中,显得有些“病急乱投医”。他们以为找到了强援,结果成了别人展示姿态的棋子。
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平衡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,但这终究是一厢情愿。印度军舰,哪怕是“卡德马特”号,在南海也难以与解放军主力舰艇抗衡。
中印、中菲海军实力悬殊,解放军在南海拥有压倒性优势,这是任何外部“声援”都无法改变的现实。美国的口头支持,更是纸上谈兵。
这种虚幻的外部支持,根本无法改变中菲之间的力量对比。菲律宾不仅没能获得实质性的安全提升,反而可能在复杂的博弈中付出更大代价。
菲律宾国内对此也有不同声音。《马尼拉时报》等媒体就公开批评马科斯政府的对华强硬姿态“脱离现实”,认为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。
该报甚至清醒地指出,菲律宾派船冲闯只能成为中国水炮的目标,无法解决问题。他们还强调,中国的反应已算克制。
笔者以为
印度在南海的这场“首秀”,从高调宣示到悄然退缩,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的地缘投机主义嘴脸。这并非单纯的“认怂”,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表演。
印度此举,不过是利用菲律宾这枚棋子,试图在不得罪中国的前提下,实现其对美、对华以及商业销售的“一石三鸟”战略目标。
对菲律宾而言,试图引入一个同样心怀鬼胎的“大哥”,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,反而可能让马科斯政府在复杂的博弈中失去更多。
南海的稳定与走向,最终取决于区域内国家的务实对话与压倒性的实力现实。任何试图搅局南海、制造热度的外部军事投机,都如同中国南部战区所言,一切“尽在掌握”。
炒股配资知识网,配资免费体验,正规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